中央召开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此次会议的召开,充分显示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长期支持,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给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民营企业座谈会显示出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实体经济以及民营企业家的关心关注关怀
本次参会的企业有华为、宇树科技、小米科技等科技企业,凸显国家对前沿科技领域的支持导向。这意味着,国家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将持续发力,助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迈向高端,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构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创新生态。
目前,民营企业在实体经济层面已经颇具规模,其不仅带来经济活力的提升,同时也为就业、外贸、投资作出重要贡献。此次参会的不少企业在实体经济领域有突出表现,这也说明了党和国家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视。
会上,有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发言,就新形势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这表明党和国家对于民营企业家的关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座谈会,有非常年轻的企业家参会,这说明中国民营企业新生力量正蓬勃崛起,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土壤愈发肥沃,良好的营商环境、丰富的创业机遇,吸引着年轻人投身其中,他们以独特视角挖掘市场空白,促使民营企业不断拓展边界,也说明党和国家重视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发展,支持他们创新创业,一展抱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他殷切勉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这让民营企业家深受鼓舞、充满干劲,以昂扬斗志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助力民营经济持续繁荣。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有利于解除民营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改善预期,激发民营企业拓展市场的积极性。
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要按照“非禁即入”的要求,Betway-官网平台保障民间资本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的所有行业和领域,不得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附加条件、歧视性条款和准入门槛。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后,政府还应在融资、要素获取、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消除过去存在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限制民营企业发展的不合理做法,明确一批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的重点细分行业,充分认识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意义,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在要素获取上,确保资源分配公平合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强化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让民营企业安心经营。
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其中,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5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2.3%。现在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占有很重的分量,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而现有法律法规对民营经济的相关规定分散于公司法、反垄断法等单行法中,缺乏系统性保障。制定专门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可将一些好的保护民营经济的举措和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为民营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要通过立法破除民营经济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融资支持等方面面临的制度性障碍,以稳定民营企业的发展预期。
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在重大技术攻关领域,民营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灵活的创新机制,积极投身其中。但目前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金融机构要根据民营企业需求,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的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推广“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或“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等服务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通过“科技贷”“云税贷”“商会贷”等的适配性金融服务,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并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当然,对一些处于重要行业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还可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直达作用,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同时加大涉企奖补资金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民营企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打造独特竞争优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在初创阶段,民营企业普遍规模有限,资源相对匮乏,Betway-官网平台此时专注于核心主业显得尤为关键。一旦盲目将资源分散到非相关领域,极易导致精力分散、资金链紧张,使得原本就薄弱的根基更加不稳。唯有聚焦核心业务,才能集中力量打磨产品与服务,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做强实业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提升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技术创新,企业能够研发出更具优势的产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打破传统束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例如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吸引专业技术人才,不断推出领先的技术成果。同时,管理优化也不可或缺,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优化企业内部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如此,民营企业方能在实体经济领域站稳脚跟,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自主创新对于民营企业意义重大。自主创新是民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成果能够赋予产品或服务独特优势,使其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民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是创新的基础,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立专项研发资金,确保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一方面,通过内部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的创新素养与专业技能;另一方面,积极从外部招揽行业内的创新型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还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加速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营造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宽容创新过程中的失败,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与积极性,让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原标题《》)